伦敦其实并没有摆脱雾霾,过了200年还要再花75亿…

映像伦敦 2016-12-22 23:20:06
  • 0
  • 7444
  • 0
  • 0
  • 0

从16日开始,全国“最重灰霾天”已经进入了第5天,华北华东和中部地区大部分笼罩在污染之下。上帝视角来看,这段时间的雾霾重灾区是这样的▼



(图片来源见水印)


实际景象,看一眼都想咳嗽


(图片来源:微博 @头条新闻)


几乎就在前后脚,伦敦也在17日当天迎来了一天大雾,简直就是寂静岭再现,连续两天造成航班延误。这么巧大家都在大误(划掉)雾……



(图片来源:BBC News)


(欧洲时报记者 摄)


其实最近几年,伦敦出现如此大雾的频率并不高。平时大家眼中的伦敦,还是有不少时间是这样的:



然而毕竟是一座被称为雾都的城市,伦敦曾经也有一段雾霾血泪史。早在18世纪伦敦就开始逐渐雾气弥漫,到了19世纪初之后更是开始带有致病性。严重的时候,即使正午时分出行,也需要手举火把引路。



早年印刷画表现1847年的伦敦大雾。(图片来源:卫报)


到了1952年底,又一场大雾中的伦敦市民开始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发生哮喘、咳嗽等等症状,短短几天时间就造成英国4000人突然离世,数周后又有几千人死亡,共计死亡1万2千多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伦敦烟雾事件”(The Great Smog)


1952年毒雾中的伦敦。(图片来源:每日邮报)


这场史无前例的空气大灾后,伦敦人终于开始着手治理,在1953年成立了比弗委员会(The Beaver Committee)调查雾霾、制定对策。1956年,英国还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Clean Air Acts),成为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


可是空气污染治理显然不是一两个委员会或者法案就能解决的难题。从1957年到1962年,伦敦又发生了12次严重的雾霾事件。看到这里,不得不感叹历史总在重复它的脚步。



(图片来源:每日邮报)


随着后来《清洁空气法案》的扩充,以及1974年颁布的《污染控制法》(Control of Pollution Act)实施,伦敦每年大雾的天数才慢慢减少,1975年降低到了15个雾霾天,1980年则是减少到5天。


正是因为这样,初到伦敦的时候,总是有种错觉,仿佛这里和曾经称为“雾都”的那个阴暗城市,其实来自两个世界。


越来越多的伦敦人喜欢来到河边、公园享受好天气。(图片来源:BBC News & 每日邮报)


可是在200年后的现在,伦敦的空气质量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雾霾的天数是减少了,可是只要现身,威力依然不减当年。特别是每到深冬,依然逃不开那么几天



2015年11月2日,迷雾之中的伦敦千禧桥。(图片来源:英国电讯报)


2015年3月被隔壁巴黎传来的雾霾坑了老大一回,简直是50度灰……



2014年,伦敦被评为“欧洲空气质量最差的城市”


(图片来源:卫报)


BBC也毫不留情,曾经撰文指出伦敦还没有甩掉“雾都”这个恶名,空气污染依旧危及英国人的健康。


(图片来源:BBC News)


当然,这并不是说英国人这么多年的努力都是白费,毕竟前面也提到,每年伦敦的大雾天数是越来越少。



2013英国城市空气污染达到“危险等级”的天数,伦敦才8天啊!


但或许正是因为64年前惨痛的生命代价,现在的伦敦人才会哪怕面对寥寥几天雾霾,也不敢掉以轻心。


鲍里斯还是伦敦市长的时候,就曾投入140万英镑用于伦敦空气治理,还在伦敦市中心旅游景点和繁华地带周边设立了700余个自行车自动租赁点,共投入1万余辆车供市民和游客在市中心使用。另外,伦敦的新型环保巴士也是在他任期内投入使用的。



然而他的举措依然被批评“失败”……


(图片来源:卫报)


今年12月1日,伦敦市长萨迪克·汗(Sadiq Khan)发布了上任以来的首次空气质量警报。随后他就颁布了新政策,表示未来5年政府还将进一步投入8亿7500万英镑用于治理伦敦空气问题,折合人民币超过75亿元。算上此前花销,总费用已经超过9亿英镑。


还有呼声出现,要求市长颁布相关政策,效仿巴黎提供免费公共交通,以此鼓励更多市民和游客公交出行,减少总体污染物排放量。



(图片来源:独立报)


其实即使公共交通不免费,也已经有很多伦敦人选择坐公车、地铁。在英国人眼里,乘坐公共交通是不分贵贱的。在伦敦金融城附近的地铁里,你能够发现很多穿着名贵西装和皮鞋的“社会精英”乘坐地铁上下班,也经常有人在地铁上偷拍到住在伦敦的影视明星和政客。而骑自行车、坐地铁等行为,反而是一种“节能环保”的中产阶级生活态度与品质的体现。



还曾有环保组织在伦敦进行“倒地”游行,目的就是抗议英国政府对空气污染的无作为。看到这里,圈哥只想说,英国人你们要知足!在大洋彼岸有13亿人对你们羡慕嫉妒恨,你们自己还觉得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还有没有天理了!



总的来讲,伦敦的空气质量依然在缓步改善中。200年的空气污染,64年的治理,也许仅仅是个开始;但正是如此长时间的坚持努力,才让下面这样的景象能够每年少一点、再少一点



英国媒体与大众对环境问题的舆论监督力不可小觑,但由于历史和文化背景对空气质量治理产生的“公民感”和个人参与度,更是推行环境政策、监督政府执行的根基。




如果说英国的今天会是中国的明天,那么拥有了现代技术条件和西方国家前车之鉴,愿我们不必经过漫长的200年,才换回一片蓝天。


(英伦圈综编,编辑:Moo,内容参考BBC、卫报等,图片除标注外均来自网络,转载请注明。)


评论 (0)

请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最少输入1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