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留学,28岁放弃博士转行房地产,25年后获欧盟6000万给挪威造城

英伦圈 2019-10-17 15:49:58
  • 0
  • 6912
  • 0
  • 0
  • 0

在6000多万海外华侨华人中,华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老一代的华商曾靠着菜刀、剪刀、剃刀白手起家,而新一代的华商已经用自己的知识、资金、技术站在世界的舞台竞技。


挪威华商会会长曹侃是其中新一代华商华商极具代表性的一员。



16岁,只身离家到挪威留学,最终收获物理、声学双硕士;28岁,即将开始博士生涯的曹侃毅然转行房地产,从一套房起家打造如今的北欧集团。


25年来,曹侃不仅成就了自己的房产王国,也开始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挪威未来的一百年思考。


第一桶金:危机中看到的机遇


年轻时的曹侃,对于梦想有两个关键词,科学家和企业家。16岁,曹侃只身来到挪威留学。在努力追求学业的过程中,曹侃也没有放弃对商业机会的追求。


1993年,属于曹侃的机遇就出现了。挪威出现银行危机,房地产行业低迷。

彼时,曹侃住在挪威第二大城市卑尔根,硕士毕业并被卑尔根大学物理系录取为博士生。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曹侃以低价买到一幢4层小楼,这是他房地产人生的开端。

两年后翻修结束,因房屋租赁市场需求强劲,4套公寓很快就出租,并有了很好的租金收入,也让曹侃获得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创业的道路并没有想象中的一帆风顺,因为创业同时,曹侃还在攻读着物理学博士的学位。无论是做学术还是做房地产事业,都是需要百分百的精力的投入,此时,曹侃面临着二选一的难题。

考虑到当时孩子快出生了,需要固定的工作和收入,曹侃壮士断腕,放弃博士学位,一心投入到自己的房地产事业当中。

做了坚定的选择之后,曹侃才发现更多的难题接踵而至。对于房地产行业的专业知识,对于海外市场的了解程度,创业伊始的人脉资金等等,都筑成了了曹侃创业初期的一道又一道关卡。


非房地产科班出身的他,在创业的同时,花了七八年的时间来自学房地产、法律、经济、技术等等相关知识,熟悉当地规则,并及时投入到实践当中,一步步提到自己的专业程度。

此时,理工科出身的背景反而成为了曹侃的优势,他在创业中极其注重专业化。

受着内心对于科学家的追求的引导,在创业道路上,曹侃坚持技术为本,钻研技术问题,这也让北欧集团在房地产开发方面的专业程度高出很多当地企业。


同时,北欧集团招聘员工也都以技术型人才为主。据曹侃所言,他不喜欢夸夸其谈,特别希望员工在某一方面超过自己。

历经25年,北欧集团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形象,曹侃也不负儿时梦想,拥有自己的商业帝国,从另一方面,靠着对专业的追求,也满足了自己科学家的梦想。

积累人脉:合作中收获的力量


谈到经济危机,多数人都避之不及。而在曹侃看来,危机也意味着机遇。

从1993年的北欧银行危机,到2000年的IT泡沫危机,再到2008年的金融危机。曹侃的北欧集团不但每次都经受住了考验,而且都从危机中寻得商机扩大规模。这份魄力,至关重要。

然而,仅仅有逆流而上的魄力是不够的。


化风险为机遇,是需要多方力量共同协作才能达到的。深谙这一道理的曹侃,在创业伊始,就积极拓展人脉。对于在危机中求生存,曹侃有着自己的理解。

他表示,企业需要大量的闲置资金,以应对不知何时会回来的危机。但是业务的拓展,又要求有可支配的现金流。这时,银行的支持就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股力量。


可是,得到银行的支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经济危机来临之时,银行也要选择值得信赖的企业进行投资。为什么北欧集团总能在关键时刻得到当地银行的青睐?

曹侃的做法是,北欧集团和银行保持长期贷款合作关系,在安全时期,北欧集团也会选择向银行贷款以保证公司有充足的闲置资金应对不时之需。

如此一来,既保证了公司的资金运转,又保证了和银行的良好合作关系,可谓一举两得。


有了这份信赖,当危机来临之时,北欧集团再向银行贷款,也会更容易得到银行的信任。

但这一做法也有弊端,把钱存在银行利息收入是很小的,但如果把钱还给银行,贷款的利息和存款的利息相差,每年都有一个差额,就像买保险一样,所以企业在选择这一合作模式时,要考虑清楚这一利息差是否值得。

除了银行的信赖,曹侃也深知法务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

北欧集团的法律顾问是卑尔根大学的法律教授,曾经当过最高法庭的法官,也当过卑尔根大学法学院的院长。双方合作了20多年,并且多年来只为北欧集团一家公司服务,双方合作密切,曾多次帮曹侃度过难关。


除此以外,北欧集团还在更广的范围内寻求交流合作。闭门造车从来不是曹侃的风格,他也积极投身到挪威华商会到建设当中。

挪威华商会成立有十多年了,为在挪威的华商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作为挪威华商会会长,曹侃也积极与青年企业家分享经验,同时为国内企业与挪威搭建沟通的桥梁。

北欧集团曹侃董事长获《2018欧洲华人十大科技领军人才》殊荣

至千里:未来中寻求的价值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从1993年的第一套房,到如今的北欧集团,曹侃一路走来都不会满足于现状,而是追求更大的价值。

在曹侃看来,企业家的格局就是一整片森林,站得够高,看得够远,预见得到发展趋势,这才能使这片森林愈发繁茂。


虽然挪威值得投资的方面有很多,像养殖业,基础设施,清洁能源等等,都是未来发展的趋势。然而,有机遇不代表能成功。

曹侃一直坚信,专业人做专业事。对于这些未来机遇行业,曹侃也作出了自己的思考。他从房地产行业出发,将目光由简单的几套房提升到对整个城市的规划打造“智慧城市”的概念

这一概念涵盖了都市农业、洪水处理、污水处理、能源储存等各个方面。然而,这么大的一个概念,并不容易落实,深知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一道理的曹侃,在这一项目开展前就积极寻求各方力量的帮助。


首要问题便是资金问题,这么大的一个社会型的项目,资金链一旦失去,整个项目都将面临崩盘。而且像“智慧城市”这样涉及到整个城市的规划的项目,官方政府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此时,如何取得官方的信赖和支持是曹侃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思考许久,曹侃在这个项目中成功找到了一个突破点。

他提出,要将房地产行业与科研、教学、科学、金融结合起来。有了完善的思路之后,“智慧城市”很快便得到了欧盟6000万人民币的科研经费,整个项目价值15亿欧元,这背后承担的是政府的信赖,是各个组织的信赖,更是沉甸甸的社会责任。


解决了资金问题,另一方面要解决的便是人才问题,有钱有人才,这样才能推动项目的顺利进行。由于“智慧城市”涉及到科学、金融、环境、能源等方方面面,北欧集团自己的力量显然不够。此时,如果能够得到专业的研究人员的帮助必然是如虎添翼。

然而,在欧洲,很大的一个问题是,大学教授不是有钱就能雇到的,要想获得大学教授的合作,需要提出让他们信服的理念和价值观。

对曹侃来说,这也是“智慧城市”的优势所在。“智慧城市”旨在打造一个未来和谐社群,实现人们未来生活的科学的系统,这是造福整个社会的项目,对大学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挑战。


于是,曹侃通过与大学的联合,从而获取科研资源。“智慧城市”挑战了曹侃,曹侃挑战了各个大学,各个大学和教授也挑战了曹侃和“智慧城市”,这一过程看似艰难,却也形成了另一种彼此激励的机制

终于,“智慧城市”项目获得了45位教授科学家参与,不仅得到了挪威多家大学的支持,还得到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清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参与。


励精图治,北欧集团走过了四分之一个世纪,曹侃一步步建设起了自己的房地产王国,也依旧不止于此,将目光放的更加长远,看向未来。

第十五届世界华商大会也以“世界新格局 华商新机遇”为主题,正是希望广大华商可以分享经验,共创未来,发现未来发展新机遇,真正实现世界华商们的高瞻远瞩。

(英伦圈原创,欧洲时报记者侯清源报道,编辑:颗粒,转载请注明。)


评论 (0)

请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最少输入1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