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房屋卖家刻意隐瞒不利信息

【欧洲时报记者子正编译报道】

买房前需在各时间段前去看房,这点至关重要。近日《世界报》刊登的一则欺诈案例可以给读者提个醒,有意买房者应在没有告知房东或房产中介的情况下多在房屋周围转转,以免房东或中介有意隐瞒不利信息,如果等买了房后才发现,可能会引起诸多麻烦,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http://cdn.oushidai.com/static/upload/2018/05/02/20180502103306000000_1_495725_13.png

▲ 买房者应在没有告知房东或房产中介的情况下多在房屋周围转转,以免房东或中介利用信任有意隐瞒不利信息。

“隔音良好”的酒吧

2011年,39岁的X先生对巴黎一处房产颇为动心,该公寓当时由房东的两个女儿居住。唯一让X先生担心的是公寓就位于一家酒吧楼上,这家酒吧从16点营业到次日凌晨2点。

X先生总共看了三次房。第一次是2011年2月12日,在中介公司的陪同下,他没有听到任何来自酒吧的吵闹声。接着,他于2月18日19点50分左右与朋友一起又看了一次房。当时他的朋友问房东女儿Aurore公寓内会听到酒吧的音乐声吗?Aurore回答不会。

2月25日,X先生又与父母一同在19点30分至20点30分之间进行第三次看房。他的父亲重新问了房东女儿有关酒吧音乐是否会传到公寓的问题,房东女儿还是给出了相同的答案。接着,X先生的父亲又询问了房产中介,中介回答说该酒吧隔音效果很好。

最终,X先生以52万的价格与房东代理即其女儿Aurore签下了购买意向书(promesse de vente),5月20日,X先生又与房东签了一份购买意向书。没想到的是,当天X先生前往公寓竟然听到了来自楼下酒吧的音乐声,于是5月24日,他要求卖家公证人保留他交付的全部房屋金额,以防他可能以欺诈为由提起申诉。

http://cdn.oushidai.com/static/upload/2018/05/02/20180502103710000000_1_1097936_53.png

▲ 酒吧夜晚的噪音难免会影响楼上住户的休息。

暴露“欺诈”的短信

X先生约见了楼下酒吧老板,询问他为何之前来看房时都听不到酒吧的音乐声。老板坦率地承认,每当他来看房时,前房东女儿都来拜托他降低酒吧音乐的声音。

X先生要求执达员就酒吧老板儿子与前房东女儿Aurore的来往短信做了笔录。短信记录如下:

2月18日,酒吧老板儿子收到三条Aurore的短信。

18 :07分:“晚上好John !你能不能今晚19点50分至20点30分之间将音乐声音调小?请比昨天晚上再小点,因为公寓内能听到……非常感谢!”

19:51分:“发个消息提个醒以防万一,请在20点半前将声音关小。现在这里还能听到……谢谢,万分重要。”

20 :28分:“非常感谢,太棒啦。你可以把声音放大了……但不要太响!晚上愉快。”

传达员还发现2月25日老板儿子收到的一条来自前房东另一位女儿Annabelle和两条来自Aurore的短信。

18 :07 : “能否请您在19点30分至20点30分之间将声音调到最小。先提前谢谢您。Annabelle”

20 :29 : “你好!能不能降低声音直到20点45分,非常感谢!!!”

20:39: “万分感谢!”

前房东拒不承认欺诈

12月26日,X先生传通知房东与两位女儿Aurore和Annabelle,以废除购买合同并要求赔偿损失。他出示了前房东女儿与酒吧老板儿子的短信与公证书,指责前房东女儿故意欺诈,并表示如果事先得知酒吧会产生噪音根本不会购买这套公寓。

前房东否认其女儿要求酒吧降低噪音的行为,并认为女儿发送这些短信并不是以使买家上当为目的。前房东认为是X先生错误估计了公寓所在地的噪音环境,尤其是该公寓就位于一家酒吧的楼上。他们强调当X先生首次看房时,中介就已提醒他有关酒吧噪音的问题。

前房东还强调,X先生在签署购房意向书时,曾收到业主与地方商户主和酒吧开发商就噪音问题于2009年12月8日召开的协商会议的记录。记录上显示酒吧必须停止开音乐会、周末需特别注意声音的控制,此外,酒吧还必须安装声音限制器。前房东认为X先生并不能根据业主最终决定对酒吧不予起诉就认为酒吧的噪音问题已得到解决。他认为X先生在买房后7个月才要求废除合同,是因为他失业了害怕自己不能偿还贷款。

欺诈行为成立

最终,巴黎大事法院(Le tribunal de grande instance)于2012年5月30日认定房东女儿两人的欺诈行为成立。由于其中一位女儿是作为前房东的代表接待X先生看房,而且还代表前房东签署了购房意向书,因此,前房东不能与欺诈行为撇开关系。

法院要求终止房屋买卖合同,并判决前房东向X先生支付损失费。

以上案例可以看出,买房前,有意购房者还需多进行实地“暗访”,小心房东或中介公司刻意隐瞒不利信息的欺诈行为。

(完)

评论 (0)

请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最少输入10个字